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专题栏目->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会议消息

人大一号议案聚焦大冶湖保护

来源:      时间: 2018-11-21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廖巍巍) 大冶湖是我市的第一大湖泊,地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常水位时湖泊面积65平方公里,湖容2.1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106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39.8公里。该湖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渔业养殖、工业取水、防洪调蓄、航运及休闲旅游。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冶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去年底,市委书记王建鸣在大冶湖调研时指出,大冶湖保护关系到黄石的未来发展,他要求相关单位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分步实施对大冶湖的保护和开发。市人大常委会也召集市水利水产、环保等部门及沿湖乡镇负责人共商保护大冶湖良策。

鉴于此,在今年“两会”上,一份由市人大城环委和农村委联合提交的《关于保护大冶湖的议案》成为一号议案。

“近年来大冶湖的生态环境恶化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一号议案执笔人李平凯表示,一是湖面日渐萎缩,湖面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170平方公里,萎缩到现在的65平方公里,减少三分之二。二是水质日益恶化,随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污水相继排入大冶湖,整个湖泊已呈中度营养化,没有一、二类水质,三类仅占7。三是湖容大幅降低,由上世纪50年代的6.75亿立方米急剧下降到2.11亿立方米。四是生态严重破坏,鱼类、水生植物的门类和数量锐减。五是管理难见成效,大冶湖的管理涉及4个县(市)区、开发区,13个乡镇街办和1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尚未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管理难见成效。

保护大冶湖势在必行。为此,议案建议,首先要强化保护意识,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先保护后开发,坚持发展统筹、陆水同治,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持大冶湖自然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景观。

做好保护,先要有科学规划。议案建议结合黄石实际,科学论证,准确谋划大冶湖的功能、目标和特色定位,坚持以生态建设保护为主线,划清水域、陆域界线,分水域和陆域编制大冶湖保护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划定大冶湖管理范围线。

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是综合治理大冶湖的重头戏。议案建议加大沿湖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湖区范围内工业生产活动;关停“五小”采选洗矿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控制沿湖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加快沿湖周边及上游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拓宽入湖港渠,清理港渠处湖床淤泥,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依法逐步拆除湖面围网围栏,拆除湖边滩涂地面违法违规建筑物等。

议案还建议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就保护大冶湖作出决议。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大冶湖保护办法,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协调管理机制,成立大冶湖保护委员会,督导大冶湖保护规划的实施。

(本稿刊登于《黄石日报》2010年1月13日2版,具体链接见http://www.hsdcw.com/daymap/index1.asp?bzday=2011-1-13&bz=hsrb&bm=2#)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