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专题栏目->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会议有关工作报告
黄石市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委员会2013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时间: 2018-11-21
(2013年12月4日黄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13年,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围绕年度工作要点,突出生态立市主题,紧扣“三农”工作关键,依法履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着力促进林地生态进步
我市森林面积245万亩,森林覆盖率仅35%,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为扩大森林覆盖率,奠定生态立市的基础,农村委提请常委会开展了森林法执法检查。
年初,农村委深入县(市)区开展前期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多次与林业部门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实施方案。3月,协助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采取市、县(市)区上下联动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就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实地察看了部分县(市)区的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苗木基地及森林保护管理等情况,向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报告了森林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针对我市林业发展和贯彻落实森林法过程中还存着森林覆盖率、依法管护水平、干部群众认识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意识、植树造林、依法管护、加大投入等意见。会后,农村委根据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整理形成审议意见,并跟踪了解审议意见的处理情况,9月—10月,对市政府研究处理审议意见情况进行审查,并报主任会议提请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11月,农村委深入大冶市、阳新县部分乡镇、林场和下陆东方山景区,视察森林防火工作情况,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实施森林法,确保林地安全。
经过执法检查及一系列调研视察和跟踪督办,市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人大审议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贯彻实施森林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取得较好成效。今年完成人工造林近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00万株,新发展油茶2.34万亩,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森林覆盖率。
二、着力促进护湖决议落实
黄石由环磁湖发展进入环大冶湖发展,进一步落实市人大作出的《关于加强大冶湖保护工作的决议》成为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4月,农村委就大冶湖新区生态环境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实地查看了大冶湖临湖一带水利、农业、林业、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情况,形成了关于大冶湖新区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大冶湖地区生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生态规划,切实加强治水、造林、布绿、防污等建议,并以多媒体形式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调研成果报告会上进行汇报,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6月,又深入到相关县(市)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大冶湖保护决议执行情况开展跟踪督办,重点了解大冶湖沿线污染、填湖、违建等情况。在实地看到还地桥镇某矿业公司选矿污水直排铁金港情况后,现场致电大冶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大冶市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当天下午就采取了封停查处等措施。11月,再次深入市经济开发区和部分县(市)区开展跟踪督办,重点了解沿湖填湖情况。在看到沿湖个别农户大面积填湖的情况后,现场给市开发区和相关市直单位、乡镇负责人打电话,督促制止查处。今年,保护大冶湖工作又取得了一定进展:市政府决定关停“五小企业”,填湖行为大多得到制止,污染程度相对减弱,相关部门制定了养殖围栏拆除规划,市大冶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运行。
三、着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协助常委会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工作监督。5月初,农村委深入大冶市、阳新县部分乡镇村组,实地察看了30多个村的村容村貌、安全饮水、通村公路、产业发展情况,拟定视察方案。6月,协助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大冶市、阳新县3个乡镇6个村1个农场的新农村建设。通过调研、视察,让委员、代表们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和问题,向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提出了促进平衡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镇村规划、推进民主管理等建议,为常委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提供了参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对待,采取措施,积极整改,全市财政“三农”投入10多亿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投入2亿多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四、着力促进老区扶贫开发
为进一步促进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扶持老区建设力度的决议》的落实,农村委在持之以恒督办老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于9月组织视察了我市老区建设情况。视察组实地察看了大冶市、阳新县8个老区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农办(扶贫办)、发改委等部门和阳新县、大冶市政府关于决议执行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制定规划、扶持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监管力度等意见,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执行人大决议,促进老区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共完成70个省定重点老区村的建设任务,争取和投入各类专项资金20多亿元,开建各类项目近300多个,建成各类基地30多个,覆盖300多个村5万多农户,老区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着力促进粮食流通安全
粮安天下安。农村委积极协助常委会开展粮食流通管理专项工作监督。9月,就我市粮食流通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部分粮食生产基地、种粮大户、粮食加工储备企业、粮油销售连锁店及黄石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等情况,听取了市粮食局关于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指出了粮食安全基础比较脆弱、收储压力较大、市场建设滞后、监管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高收购仓储能力、加快批发市场建设、构建长效共管机制等建议。调查报告印发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为组成人员审议该专项工作报告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会后,农村委根据审议情况,整理形成审议意见,并跟踪监督审议意见的落实。
六、着力促进农业强基发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村委采取跟踪督办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的方式,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农村委多次对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落实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切实整改。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3.47亿元,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资金3850万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1500万元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督促“关于对龙泉湖大堤加高加固的议案”的落实。4月,农村委前往龙泉湖堤防,实地察看并听取了水利部门办理情况的汇报,提出了督办意见,承办单位将此堤防建设纳入规划统筹考虑,并安排一定资金给予先期加宽综合整治,保障了垦区一万多亩农田正常生产。入夏以来,我市旱情严重,7-8月,农村委多次就我市农田抗旱救灾、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情况进行视察调查,实地察看了大冶市、阳新县和相关城区的部分村组、水库,详细了解乡镇村组抗旱救灾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组织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开辟水源,疏浚渠道,确保灌溉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黄石是弱势农业,要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农村委将“关于加快黄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在了解建议办理中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后,农村委发出建议督办函,督促市农业局继续落实好相关扶持措施。经相关部门的努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三个百亿元产业链(畜禽、水产、食品饮料加工)和四个十万亩板块基地(优质蔬菜、油茶、优质稻、双低油菜)的格局。与此同时,督促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2013年,中央首次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家庭农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5-6月,农村委围绕大冶市沿山区域和阳新县沿江区域的各类种养殖基地、生态庄园等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经营贷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及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交换意见,督促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贷款难、农业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4月,农村委会同市农行、农发行、农商行,深入实地察看了部分种养殖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建议,调查了解涉农金融机构扶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针对我市金融支农中存在的贷款覆盖面不宽,贷款手续繁锁,返乡创业贷款难等问题,农村委提出了加大重点领域投放力度,创新贷款方式等建议,督促相关金融部门积极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目前,3家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项支农贷款106.7亿元(其中:市农行54亿元、市农发行14.47亿元、市农商行38.29亿元),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七、着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事关千家万户。4月,农村委以“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主题,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市)区人大农工委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纳入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形成了市、县(市)区两级人大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之势。5月,农村委就“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办理情况赴大冶市开展调研,详细察看了该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运行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8月,农村委组织黄石日报、黄石电视台等7家新闻媒体,深入部分县(市)区,实地察看蔬菜基地、农产品检测站、超市,对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农产品入市检测、经营户进货查验、进销货台账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采访报道,引起广泛关注。10-11月,农村委采取个人以代表身份进万家、参加“统一见面日”活动、委员会集体开展进万家等方式,深入到农户、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2013年,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先后四次对我市农产品进行监测抽查,合格率均达到100%,位居全省第一。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委员会要求个人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增强做好人大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利用办公会等时间,组织学习涉农法律法规、人大工作及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结合人大农村工作实际,就“十二五”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家庭农场、弃耕抛荒、农业服务体系、农业项目建设等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的意见和建议,为认真履职打下基础。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检查、视察和调研中,委员会成员轻车简从,冒酷署、踏泥泞、看现场、访农户、摸实情,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多次协助常委会徐新斌副主任深入挂点企业、挂点村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加强上下联系。协助配合上级人大开展工作。3月,农村委前往省人大农委,汇报交流工作。6月,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办信访函进行调查督办,并及时上报。组织省水污染防治、抗旱、耕地质量等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及时上报省人大。加强与县(市)区人大农工委、涉农对口联系单位的联系,注重发挥农村委委员、农业专业代表小组成员作用,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检查、视察、调研活动,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