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

2024年8月23日,潍坊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专题询问。(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出台条例:让企业有一股子“向上”的劲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和土壤。近日,记者来到山东潍坊,见证在法治助力下,“一府两院”全心全意做好服务,民营企业聚焦主业加快创新发展的“双向奔赴”。
提起潍坊,大家会想到什么?一些观点或许会聚焦于风筝——在这个世界风筝之都,当风掠过竹骨奏出雄浑交响,小至传统纸鸢,大到“中国空间站”风筝,都能翱翔天宇。为何?一位“老潍坊”援引《风赋》告诉记者: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有承万钧之力。
也有一些观点聚焦于企业——这个文脉绵长的城市,拥有奔腾不息的“潍柴动力”、令苹果高管感叹惊喜的歌尔、25家国家级和17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潍坊缘何引来如此多企业栖居?几位来自企业的“新潍坊”这样描述:这里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有一股子“向上”的劲儿!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潍坊如何举全市之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暖花开时节,纸鸢乘风,记者来到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一探究竟。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政企之间唯有打破孤岛、相互拥抱,才能穿越寒冬、走向未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峰说,“近年来,潍坊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以改革‘硬举措’优化发展‘软环境’。其实,就是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好‘阳光雨露’、‘沃土良田’。”

2024年12月17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高峰到潍坊综合保税区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有法可依,2023年2月,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小组,在充分借鉴国家首批6个创新试点城市和21个省(市)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相关条例起草的各项工作。经数次调研、论证、修改和审议,同年11月30日,《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自2023年12月15日起施行。
记者注意到,《条例》分为总则、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保障、附则,共五章三十九条。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确认巩固已有成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引领推动改革创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条例》的出台,把近年来全市改革创新、服务企业的好政策、好举措,统一上升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地方性法规。同时,也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潍坊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的鲜明态度,标志着潍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田元君说。
专题询问:促使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从调研方式、询问方式、监督方式、公开方式等方面创新开展专题询问,围绕“筛、问、答、改、督、述、评、晒”8个环节,形成全链条监督闭环,做到监督刚性更强、成效更好。
“这8个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筛选问题、真问实答、扎实整改、监督推进、成效述评、成绩亮晒。”高峰说,“询问问题要把握客观存在、事关大局、当下有解三个标准,真正问准、问实。”

2024年12月25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问题整改工作评议会议。(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24年,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调研组,到16个县市区(开发区)实地调研,通过多种渠道征集问题建议1万余条,筛选确定了14个重点询问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14个问题在会前严格保密,不外透、不演练,称得上全程“闭卷考试”。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反映,在项目开发建设中,供水供热设施配套费不合理,如何在确保居民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费用负担?”
“潍坊一些产业链仍不完善,如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印染环节还是短板;动力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农机3个产业链中,有色金属铸造环节有待提升。请问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方面还有什么打算?”
……
专题询问会上,14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现场开题,直击营商环境短板弱项精准发问、连续追问,整个询问过程紧张有序、规范严谨,真正让问询者问出“辣味”,让应询者红脸出汗。
对于潍坊而言,问出“辣味”并不是重点,“实”才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应询部门负责人即席回答、提出切实整改措施。
专题询问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扎实做好整改工作,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专题询问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行动起来,向市委报告情况,及时将专题询问问题、前期调研发现问题以及审议意见转交市“一府两院”,督促限期解决。
各部门单位锚定问题,迅速行动,围绕深化市场化改革、落实惠企政策、健全长效机制等出实招、求实效。市公安局细化落实柔性执法措施,处理适用首违警告、轻违免罚交通违法行为13万余起,占比达11.8%;市城管局放开供水、供热设施建设市场,统一建设验收和费用标准,供热设施配套费降低50%、热计量表费用降低24%;市司法局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涉企检查报备和企业评价制度,全市545个行政执法部门、2万多名执法人员全部纳入报备系统……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体感温度”有了明显提升。
“问得实在,改得到位。我深刻感受到了潍坊市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更加坚定了在潍坊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潍坊市江苏商会会长卢之顺说。
代表合力: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人”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最大变量。百余年前,潍县工业先驱滕虎忱创办了华丰机器厂,为潍坊现代制造业埋下了第一块厚重的基石。从那时起,爱国、自强、创新、诚信的企业家精神便流淌在潍坊的城市基因里。
时至如今,潍坊仍然涌现着一批卓越的企业家。天瑞重工首席科学家李永胜让中国磁悬浮节能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跑 ”;得利斯新掌门人郑思敏接棒父亲郑和平,以数智化转型不断扩大农业产业新版图;新和成董事长胡柏藩不仅把企业最大生产基地放在潍坊,还广泛发动“朋友圈”,推动5家上市企业抱团落户……他们中,有不少是人大代表。
其实,放眼潍坊全市,926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不仅是反映群众呼声的连心桥,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智囊团。潍坊人大积极履职,做好代表服务工作,让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比如,通过鼓励代表亮绩赛绩、跨区域调研等一项项务实举措,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当先锋、作表率。又如,2024年,市里推选的“百名时代先锋”,有人大代表和代表所在单位44个。
记者注意到,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营商环境监督问效——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9260多名住潍各级人大代表踊跃参与,发挥来自群众、身处一线的优势,开展走访9.2万多人次,填写调查问卷8528份,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代表建议157件,参与各项监督活动3400多人次,以实际行动凝聚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代表履职,数字赋能。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建成市县贯通的“数字人大”平台、推广“码上见代表”小程序一年来,住潍各级人大代表依托线上线下履职平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300多件,提出建议4300多条。

全国人大代表李永胜(左二)正在与车间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作为住潍全国人大代表,李永胜提出了将磁悬浮节能装备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鼓励类的建议,获得采纳和应用,磁悬浮节能装备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质生产力。近日,记者走进天瑞重工,聆听李永胜的故事。
走进天瑞重工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切削着磁悬浮设备的重要组件——三元流叶轮。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天瑞重工研发的磁悬浮节能装备平均节电30%,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氧化铝、污水处理、化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以磁悬浮鼓风机为例,替换一台传统鼓风机节省的电费,不到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目前,天瑞重工研发生产的磁悬浮动力装备,不仅遍布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市场。
带领一个仅十几人的小厂,一步步发展成为我国磁悬浮动力节能技术领军企业、山东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链主”,李永胜感慨万分:“我之所以能创业成功,离不开过去25年的国企经历,更离不开潍坊市优良的创业环境。”

经过十多年发展,天瑞重工已成长为我国磁悬浮行业领军企业。(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各方合力下,潍坊用实实在在为营商环境护航的一颗真心,创造了政企“双向奔赴”的骄人成绩。如今,潍坊迈上地区生产总值超8000亿元的新起点,万亿级城市曙光已现。潍坊,这片被千年文脉滋养的土地,向高而攀的力量更显澎湃!
记者手记
潍坊的天空是生动的。人们说,无论初春还是盛夏,只要有风,大小、形制各异的风筝就会在蓝天中浮沉,把一片青冥点缀得趣味盎然。
在潍坊,大到28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小到以毫米计量的“子母燕”风筝,都能翱翔蓝天。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潍坊的民营经济:一方面,歌尔股份、天瑞重工、得利斯、豪迈科技、弘润石化、鲁丽集团、鲁清石化、富康制药、山东矿机等明星企业打响了“潍坊制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众多小微企业也在广阔的市场中自在遨游、发展壮大。
对潍坊而言,民营经济是全市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造的“活力源”、汇聚流量的“金招牌”、民生改善的“助推器”、产业跃升的“强引擎”。如何营造强劲的“风力”,让民营经济乘势而上?记者听到的一个实例很有启发性——
2023年底以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27次,带领天瑞重工到山东省内各地市对接驻鲁人大代表企业53家,促成合作33家,签约设备200余台套。
其实,这只是潍坊举全市之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在市委的统筹谋划、市人大的法治赋能、有关部门的倾力推动下,2024年,潍坊151.7万家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9%,其中不乏众多具有生命力和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潍坊鼓励创新、敢试敢闯、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中,企业家与城市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攀登产业高峰,这就是今天的潍坊!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